市场波动 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
继今年3月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潮之后,一向被看作是稳定、波动小的债券基金和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也于近期“跌”上了热搜。让持有人感到困惑的是,明明自己买的是R1、R2这类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感觉买的像是股票?大半年的收益,不到1个月变成亏损,银行理财产品还能持有吗?
理财半年收益变负
“大半年的收益在11月份全部跌没了,低风险理财产品怎么也会亏钱呢?”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林女士最近比较烦恼,她上半年在交通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不仅收益全部亏完,本金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吴先生也很郁闷,他9月中旬买了30万元的华夏银行某固收增强类理财产品,2个月到期开放后,共亏损了1200多元。
林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的理财观念比较保守,所以一直购买的是低风险类理财产品,想着收益比银行存款利率高一点就行。“没想到进入11月后银行理财产品突然暴跌,感觉比基金股票的波动还大,我不敢再持有了,赶紧在手机APP上将所持有的理财产品全部赎回,然后改成了银行定期存款。”
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3月份理财产品破净潮后,理财产品又一次遭遇大面积亏损。根据方正证券的不完全统计,从10月末至11月15日,短短10余个交易日,市场上8000只固收类理财产品中有超过2600只净值下跌。从全市场来看,截至2022年11月20日,近1周总回报为负值的银行理财产品超过1.3万只,占比近四成,有2000余只理财产品跌破了净值。
面对剧烈波动的市场行情,和林女士一样选择赎回的不在少数。由于赎回客户太多,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触碰巨额赎回上限。例如,招银理财旗下“招睿活钱管家添金2号”“泓瑞活钱管家日开1号”2款理财产品近日均触碰巨额赎回上限,导致无法进行购回操作。
记者注意到,上述2款产品风险等级均为R2,属于中低风险类理财产品,产品投向主要为债券,其中固定收益类资产不低于80%,高流动性资产不低于5%。但从净值情况来看,上述2款理财产品净值已连续多日出现下跌。
债券市场风险所致
据了解,银行中低风险类理财产品主要为R1级和R2级。其中R1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存款、国债、货币基金、央票等,年化收益率不到2%。R2产品则是在R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企业债券,相对而言收益率略高,目前年化收益率在3%—4%之间。
“近期,债券市场大幅下跌。R2级产品因为配置了债券,因而受到较大影响,这一轮大面积亏损的银行理财,主要就是R2级产品。”普益标准研究员黄晓旭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债券市场行情下行的情况下,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必然会和纯债券基金一样受到影响。
中邮理财也表示,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存款、债券等固收类资产,债券价格随着市场利率、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进而传导到产品净值。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当市场利率快速攀升时,债券价格下跌,理财产品净值也随之下跌。
那么,之前债券市场就没有大跌过吗?为什么彼时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就不会出现亏损呢?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认为,因为过去的银行理财产品估值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将产品的整体到期收益平摊到期限内的每一天,从而抹平了产品的短期波动。而且,过去银行理财一般是资金池运作,通过滚动发行等方式,使理财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即使某一只产品出现了亏损,但整体上也能有收益。而在2020年6月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禁止了资金池动作,估值方法也改为以“市价法”计算产品净值,因而产品净值变化明显。
“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真净值化的体现。”在黄晓旭看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受投资标的行情影响,将是未来理财产品的常态。
积极转变投资方式
面对理财产品持有人的焦虑情绪,多家理财公司发文提醒称,应理性看待净值波动,拉长投资期限,用时间来换取收益空间。
招银理财认为,短期而言,债券市场不具备持续大幅下跌的基础,预计在逐步消化疫情防控政策与地产政策调整的预期后,将转向区间震荡走势,但震荡中枢较三季度将有所上移。平安理财称,防疫政策调整后,近期市场可能还会有所震荡,但拉长一点来看,经济结构逐步转型和增速下移,能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支撑。购买固收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短期波动无须过于紧张。兴银理财指出,短期来看,债券市场经过风险快速释放,继续调整压力有限,已经初步具备了配置价值。
对此,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最近由于市场看好经济恢复前景,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表现,总体风险可控。
尽管有机构安抚和监管喊话,但还是有很多人赎回了银行理财产品。林女士表示,以前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在收益和流动性方面都比存款好,所以她有了闲钱都是买理财产品。现在净值化后不保本了,建议将银行理财产品改称“理财基金”,这样自己就不会买错了。
那么,持有人到底该去该留?“对于那些风险偏好非常低,无法接受理财或债基净值如此大幅度波动的投资者而言,及时止损出局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黄大智认为,在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下,这些产品净值的大幅度波动不会是最后一次,甚至不排除未来发生更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无法接受和承担这种风险的金融消费者,回归到银行存款、大额存单、保险等保本类的产品或许是更适合的投资选择。而对于那些风险偏好较低,但能够承受一定波动的投资者而言,最好持有不动,跌多了就适当补仓,并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黄晓旭则认为,资管新规全面落实以来,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已经到来,短期净值波动更为常见,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产品净值波动仅代表产品阶段性的运作情况,并不代表实际收益,要坚持价值投资,避免因恐慌而集中赎回引发“踩踏”,进而造成实际收益的损失。同时,要对既往投资方式进行转变,建议对不同产品进行搭配,顺应市场的不同变化。
专家表示,从长远看,如果要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一方面要继续优化理财产品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消费者逐步树立起理性的投资理念。
版权保护: 本文由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gn-art.com/news/gupiaopeizi/1433.html